在这里,影响最大的马克思著作之一
日期:2021-01-22 16:19:21 来源:互联网 编辑:小狐 阅读人数:584
打卡红色足迹【在这里,寻找真理的味道】在浙江义乌城西有一个叫分水塘的小山村。走进这座沿着起伏地势而建的小山村,一幢11间的中式宅院依旧大致保留着它百年前的模样。屋外的阳光透过小轩窗落在一张木质桌面上,
打卡红色足迹【在这里,寻找真理的味道】
在浙江义乌城西有一个叫分水塘的小山村。
走进这座沿着起伏地势而建的小山村,一幢11间的中式宅院依旧大致保留着它百年前的模样。
屋外的阳光透过小轩窗落在一张木质桌面上,近100年前,一位青年曾伏案于此,这位青年就是陈望道。
早年留学时,他就接触过的著作,由于当时中国国内几乎没有著作的译本,1920年春天回到故乡分水塘村的陈望道,受托决心把《党宣言》翻译成中文。
不少中国主义研究者认为,正是这本译成中文的《党宣言》点燃了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燎原之势。
这本《党宣言》成为中国传播最早、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。
陈望道纪念馆员陈华仙说:“陈望道翻译《党宣言》的过程中,有一次准备了一碟红糖,让他蘸着粽子吃。结果发现陈望道最后吃完时,嘴角都是墨水,翻译入神的他还连连说,‘可甜了、可甜了’”于是,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”这句话一下子就传开了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陈望道
陈望道(1891.01.18—1977.10.29),原名参一,笔名陈佛突、陈雪帆、南山、张华、一介、焦风、晓风、龙贡公等。浙江义乌人。中国著名教育家、修辞学家、语言学家。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。 1891年1月18日他出生于农民家庭,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,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、哲学、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,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、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。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《共产党宣言》,担任过旷世巨著《辞海》总主编,撰写了《漫谈“马氏文通”》和《修辞学发凡》等专著。 现上海复旦大学里仍保留陈望道先生的旧居。
- 网友评论
- 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