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有的炮楼里面会有掷弹筒,里面拥有的装备弹药过多被缴获,只留2箱子弹
在抗日战争中,修建的一个东西我们大家都很熟悉,那就是碉堡、炮楼,每当中队进攻的时候,会钻在炮楼里面,不停的扫射,有很多战士会牺牲在他们的枪口下。
为了更好的侵占中国,在中国修建了很多炮楼,毕竟在中队的兵力并没有很多,但是由于中国地广物博,想要占领更大范围的中国,扩大战线,这个炮楼就很重要了。
因为炮楼是出奇的易守难攻,炮楼里面每个角落都有很多枪眼,这些枪眼不仅可以对外面造成打击,而且还能时刻观察的情况,而外面的战士却很难打入这个枪口,所以如果没有重武器的话,这些炮楼一直都很难攻下。
正是因为炮楼的坚固,仅仅只需要很少的士兵就可以占领一片区域,一个炮楼里面仅仅需要十几个鬼子就够了,甚至还经常会有伪军帮助驻守这些炮楼,所以炮楼里面的鬼子少之又少。
里面的配置一般是有13个人,会配有一个队长,4个机枪手,还有8个步兵,装备刚好够用,据说有的炮楼里面会有掷弹筒。
还会在这些碉堡周围挖上壕沟,里面装满水,再围上几圈铁网,一般很难有人能够接近碉堡,里面还会有探照灯,在夜间可以将周围的情况尽收眼底。
所以炮楼是很难攻下的,不过为了防止炮楼被攻下,里面拥有的装备过多被缴获,因此对于每一个炮楼的管控特别严密,一个炮楼里面有两箱子弹都已经是多的了,而枪也就是固定的了。
如果能够攻下一个炮楼能缴获的东西并不多,最多的时候也仅仅只有13条步枪,还有一挺轻机枪,子弹就是少的可怜,根本不够战士们使用,而每攻下一个炮楼所付出的牺牲使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。
还有一位老兵回忆到:“我不愿意扔掉一个子弹,因为这些子弹都是我的战友用生命换来的,这三八大盖,甚至刺刀全都有我战友的鲜血。”
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的艰苦,还有战士们的英勇作战,因为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阻挡了的步伐,才会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。
我们应该向那些无私奉献,那些无惧牺牲,为了祖国的安定的老兵致敬,向这些民族英雄心存感激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炮楼
炮楼,指一种四周有枪眼,可以了望并射击的高碉堡。基本结构是,大部分炮楼有两塔枪分设对角,重生和装备一定都在一楼,二楼是地面出口,主控在二楼以上。第二步(最关键),开有强火力载具(闪电、先驱、强袭等等)到炮楼一楼楼梯一侧门边,载具的炮口调整刚好可以封锁一楼楼梯,而有不会攻击到二楼;步兵和MAX同时从另一侧门向二楼上攻击。第三步、一楼楼梯被封死,二楼楼上敌人防守主控的兵力无法补充,很快占领主控楼层,清光埋伏的幽灵,黑客迅速黑下主控;炮楼基本拿下,最后一步是清理一楼残敌,同时,也要清除幽灵。
- 网友评论
- 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