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升初内卷,改变以前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,南都教育联盟开启在线论坛
现象
乱象禁而不止,内卷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压力
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》意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,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。同年,广州市教育局也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》其中提到,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,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,均通过电脑派位方式随机录取。但南都教育联盟暗访调查发现,依然有部分机构举办“花式密考”声称为民校揽才,也有个别民办学校声称有机构为其输送生源。有参加过密考的家长反映,小升初的确水深火热,只要不想早早放弃,都要接受这个现实,“竞争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,这是做父母和做孩子的修行”
2月5日,南都教育联盟举办的“小升初专家圆桌会议”直播活动现场。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
析因 A
广州增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但依然“僧多粥少”
广州市、广州市哲文所所长曾德雄在直播中发言。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、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,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正是国家推出摇号政策的原因之一。目前国内部分城市的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民办初中、民办小学,导致整个地区对民校的择校热,加大了家长和孩子升学的焦虑。而推出的摇号入学政策,为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。
析因 B
部分自媒体、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或违规经营
还有一些声音认为,这背后离不开一些自媒体和校外机构的推波助澜。作为越秀区公办学校初一学生家长,走过“小升初”阶段的侯女士,对曾经打过交道的各类机构讲述了自己的看法。
家长代表侯女士在直播中发言。
“我还是觉得全力搞好校内成绩是最重要的。因为密考考的都是一些小学超纲的内容,对于没有参加过校外培训的孩子来说,一点优势都没有。我带孩子去参加的话,只会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,而且影响他校内的学习,得不偿失。”侯女士表示,去年孩子摇号时组内大热的学校都没摇中,民校摇号也是颗粒无收,最后孩子去了一所所谓的薄弱公校。“刚开始不免有些失落和焦虑”可如今回头看,孩子在普通公校节奏适应得很好,期末考试也取得不错的成绩。据悉,侯女士的孩子参加了此次越秀区初一区统考,5门中考计分科目获得472分(满分540分)在年级排名前15。
在熊丙奇的观察中,当前部分自媒体或培训机构存在违规经营和虚假宣传的现象。一些自媒体或培训机构往往会进行“焦虑营销”利用家长对摇号新政的不了解,按照之前的做法向家长解读政策,渲染密考存在的可能性。
他还认为,密考现象存在的原因还与学校没有完全转变意识有关。部分学校可能希望招收更好的生源,与培训机构建立利益输送渠道,从而维持自身的生源优势。在公民同招、全面摇号的时代,学校应逐渐转变观念意识,将重点从招收优质生源转变到提高办学质量上。
利好
减轻学生负担,大家都有机会进好学校
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已走过近一个年头,政策实施后带来了哪些利好呢?在此前的采访中,曾德雄就表示,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减负,可以让他们专心学习、全面发展,而不至于过早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当中。
“公校名校摇号政策是公平的,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有机会真正进入好学校。”番禺区委员陈健洪在采访时指出:“在教育的公平性上,至少在区级上能够做到公平,不论学校好坏,大家都应该有公平选择的权利。”
目前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差距是很明显的。陈健洪指出,摇号政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政府、门对学校、师资力量的投入。这样一来,师资力量与学生生源均衡发展,就不存在名校的说法。从长远来看,摇号政策也可以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均衡。“当地政府、门可以做到把教育资源均衡投放,做到每个学校教育资源均衡,这就是公平的。”
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、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、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。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
“从我们校长的角度来讲,摇号也让我们少了些焦虑,不需要到处和培训机构对接抢生源,无论是怎样的学生进来学校,我们都应该把他培养得更好。”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、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、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表示,虽然如今民校没了选择生源的优势,但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新的育人模式教育新生源,从而提升民校的实力与水平。
热议
小升初是否要兼顾个性化选拔需求
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,未来公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将会更加均衡。也有家长表示,让努力的孩子有个好结果,不应该吗?小升初是否可以兼顾个性化选拔需求呢?
面对这个问题,曾德雄直言小升初不需要进行择优选拔,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难判定他们具有哪方面的长处,不宜过早地作出定义。若是在小学就把孩子固定住,给他们下定义、做限定,反而对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不利。
陈峰也认为,义务教育阶段是要全面打基础,而不是侧重拔尖和超前教学,“拔苗助长是非常不恰当的”
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、教育学者熊丙奇在直播中发言。
“每个学校都有自主办学权,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学校都能得到体现,才能真正回应家长需求。”熊丙奇说道。
建议 A
政府应继续深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
在论坛上,嘉宾还针对目前小升初的情况,给予了多方建议。
在曾德雄看来,胡国胜也建议,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,比如可以考虑,在全广州的薄弱区或者每个区的薄弱学校,通过政策倾斜、教育经费投入、优秀师资补充等方面进行完善,把薄弱学校或薄弱区的短板补上来。同时,可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,在集团内部实行学校人员、优秀师资的常态化流动,帮助薄弱学校在师资和等方面尽快提升。此外,要坚决推行电脑派位,使得生源的分布也基本上实现均衡。
“真正让家长消除焦虑的基础教育生态的构建,需要政府、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共同来推进。”在熊丙奇看来,家长对公办学校的态度和认识要随着摇号政策的推进而转变。在摇号新政的实施背景下,生源结构发生变化,各校生源逐渐趋于均衡,“名校光环”显得不再重要,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中的综合发展。如何办出特色,是学校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的关键。
广州市委员黄洁薇在论坛中发言。
陈峰则认为,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在承接国家的义务教育任务,希望各级政府给予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以生均经费支持;同时希望民办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,能够享受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一样的待遇。他提到,在上海和深圳等地,生均经费支持都是挺高的,有一万以上;希望政府能支持民办学校的办学,也让家长能够享受政府税收之后纳税人的权利。此外,他还希望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,保留民校本身应该有的特性—办学自主权,让民校展现其独特的魅力。
建议 B
转变教育观念,重视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
在当下社会中,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。在胡国胜看来,义务教育阶段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,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,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;其中老师并非专职教书本上的知识,还要帮助孩子提升人文素养。同时,身心健康也需要高度重视不要为了让孩子多考一点分数,而让他们失去了体育锻炼、社会接触等方面的机会,譬如,孩子回到家中,家长可以组织一些郊游、探亲访友等活动,多点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广州市委员、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在直播中发言。
“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,我觉得不是成绩好人生就了。”胡国胜表示,让孩子会学习,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,显得尤为重要。“我建议家长在义务教育阶段,把孩子的书桌从他的卧室里面搬出去,在家里腾出一点空间打造一个舒适的家庭学习环境。”
陈峰提倡民办学校和家长们要“打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活”陈峰表示,这样的孩子有强大的内心、良好的习惯、丰富的智慧,走入社会后会有很好的发展,活出幸福的人生。
建议 C
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,改变培养精英的思路
“2020年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,但还存在这么严重的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,实际上是我们对教育功能的定位发生偏差。或者说,我们进入了教育普及化时代,但我们的思路还停留在20年前教育的精英化时代—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而没有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。”熊丙奇认为,如果一直把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工具,一直讲“高考改变命运,教育改变命运”不改变这个观念和思路的话,“教育焦虑是很难减轻的”
在他看来,现在国内教育仍然主要是按照知识教育的标准,以考试和分数来判断基础教育的好与坏,一些家长和孩子为了获得高分,已经是“全年无休”地学习,57%的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没有达到10个小时。“我们现在是玩命中小学,快乐大学。孩子进入大学之后,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目标,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。”
因此,熊丙奇建议要改变基础教育的高竞争性和高选拔性,回归到育人的本质。国家层面上需要有战略思路,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;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,改变以前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、少数学生培养精英的思路。在教育观念上,除了要学生学会知识之外,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,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、生命教育、生存教育。
统筹:尹来 游曼妮
采写:南都记者 董晓妍 见习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黄婧 严一涵 余文诗 张秀君 许莹
摄影:南都记者 冯宙锋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学校
学校(英语:School)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、有系统、有组织的,职工是教师、教工、辅导员,名称起源于民国,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。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。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。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。一般说来,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、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。学校主要分为四种: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和大学。学校是教师职业的活动场所,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。
- 网友评论
- 相关阅读